李冰,1975年生于四川仁寿,2000年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学士毕业,同年任教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系。2011中央美术学院硕士毕业,任教于必赢626net入口首页雕塑系。6月13日上午,记者一行来到雕塑系办公室对李冰老师进行简要采访。
铸爱·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做好本职工作。李老师认为,一名人民教师所能得到的最高肯定就是踏实认真的教书育人,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工作者。李老师强调,为人师表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责、对学生的生活负责,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负责。在美院这样一个自由、充满个性的殿堂,老师常常会被学生忽视,但依旧有学生对老师十分尊重,在学业上请教老师,在为人处事上向老师学习。面对这样的学生,李老师总是无私的传授专业知识,尽心尽力为其解答生活方面的困惑,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他常教导学生,“每个人都要认识自己,这比学好专业知识重要得多。一个人只有认清自己,才会知道自己的目标,道路要怎么走,未来应该如何去创造。在努力途中真实的生活,只有真,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
铸爱·教育改革
以往,因陶艺专业的雕塑课程是直接借用专业泥塑课程,而陶艺专业的学生没有经过雕塑专业学生的基础训练,因此人体泥塑等课程的课堂氛围并不浓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后,李冰老师针对这种教学实际,在陈君教授等老师的带领下探索陶艺专业雕塑课程教学改革,将陶艺专业的雕塑课程教学转化成生态雕塑课,将同学对大自然中具有雕塑体积的生物进行截取写生,在课程中始终贯穿雕塑学习的方法,并将泥塑作业进行短期展览,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为今后陶艺专业的雕塑课改革进行了有成效尝试。
铸爱·弘扬传统
2012年,按照学校工会通知要求,李冰老师被推荐参加湖北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暑假期间,他参加了一个多月的指导训练,反复将讲解课程进行系统梳理和整理。最终,他指导的《中国传统雕塑造像》泥塑课代表我校参加全省高校教学比赛获得优秀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李老师坦言,将传统雕塑课程作为代表参加教学比赛无疑是对课程的一种极大推进,目前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好形势下,中国传统雕塑的教学力量得到不断加强,并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了教学体系,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都将会更加系统完善。
2013年,李冰老师又将中国传统雕塑课程编进精品课程,并撰写了传统雕塑大纲和教案,获得好评。同年,在完成学校雕塑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他顺利免试进入中央美术学院袁运生先生主持的中国传统雕塑教学体系高级研修班学习。因此,学校2013-2014年度下学期选修课把以往的泥塑头像课改为了传统雕塑课。
2013年,学校举办了“油菜花开——马家窑精品陶艺展”,李冰老师在学校新校区周边藏龙岛地区收集整理江夏窑生产的民用陶器,主要是水缸、酒器等日常用陶器。李冰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周末假期,进行走乡串户的进行调查信息,历时半年,将附近村落的各种陶缸罐等陶器进行了收购整理,为保留江夏陶器的整理收集进行了物质上的储藏,同时也为美化校园,营造陶艺学习气氛做了积极努力。
铸爱·学习创新
作为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师,李冰老师除了要在教学本职工作中做到认真负责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在个人教学研究专业范围内进行学习和创新。2012年,他参加了4项专业性质展览;其作品《寄居》参展2013年湖北省首届青年雕塑展、《失衡-欲》参展必赢626net入口首页年度教师作品展。此外,其论文《数字技术在景观雕塑中的运用》发表于《大众文艺》;《中国现代雕塑中的色彩运用》发表于《神州》。在社会科研项目上,他独立完成了一尊两米八的毛泽东立像的雕塑,以及张培刚院士的全身肖像雕塑。
铸爱·引领团队
李冰老师坚持“一个系,一个学院,就是一个团队,一个集体,一个具有向心力和团结力的集体,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集体”理念,他为只有每个成员都对集体活动有主人翁精神,集体便有和未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他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并通过集体活动使自己的教学等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与同事相处,总以“与人为善”心态对待他人,在参加组织活动,特别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时,自己始终积极主动,用爱心让大家感受温暖,用自身言行感染周围同志。
(记者:小阳 王艳琼 黄怡洁)